□李記
  同為國內知名導演,“滿嘴放炮”的馮小剛和低調緘默的張藝謀,是兩個類型。29日晨馮小剛在微博上連發6條微博,言辭激烈。而面對“超生”問題,沉默多日的張藝謀表示超生事件給他本人帶來極大損傷,並誠懇地向所有人道歉。
  先看馮小剛罵人:馮導言辭激烈的6條微博確實摻雜著怨氣和不忿,透露出些許自憐和自負,但罔顧現實創造環境、進行非專業化點評,確實是很多影評人的通病。同時,中國的電影市場、電影工業也遠未達到成熟的程度:正如馮小剛在26日晚第15屆中國電影“華表獎”頒獎禮上,憑藉《1942》獲得優秀導演獎時再次強調的,《1942》 虧了很多錢,拍攝《私人訂製》是為了還人情,並有感而發,“隨便拍的電影,一個星期賣4個億。我認真拍的電影不賣錢,這給我很大的困惑。”
  而和馮小剛“三句話不離本行”相比,“超生”一事對張藝謀而言更多只是私事。自從“二張”分手、失去“發言人”之後,張藝謀低調緘默的個性,決定了他遇事“不解釋不回應”的風格。而在資訊如此發達的現在,身為公眾人物面對“超生”這一敏感事件,“拖”和“躲”註定解決不了問題。在“失蹤”了很長一段時間以後,張藝謀終於肯站出來“誠懇地向所有人道歉”,這行事上的後知後覺,也是輿論和公眾一再質疑的原因所在。
  不得不說,和馮小剛早早就加盟影視公司,開始市場化運作、職業化運作的“模式”相對成熟相比,“二張”典型的中國式合伙人模式,一直在制約或者說限制著張藝謀的發展。儘管“二張”分手後,張藝謀開始了自己的“職業化”生涯,但“合伙人模式”的思維已影響到他的方方面面。可以想見的是,如果有成熟而專業的團隊為張藝謀“排憂解難”,“超生”一事的紛擾絕對不會一拖再拖,也不會對張藝謀造成現在這般巨大的影響。
  在談及“職業電影人”問題時,導演何平曾稱,“首先是不拍電視劇”;其次,職業電影人要按照國際慣例來操作,“從項目的策劃、融資到製作、發行,都得按照電影這個產業的職業化要求來完成。”只可惜,在走向職業化的過程中,能有這樣清醒認識的國內電影人卻不多。數據顯示,2013年電影年度總票房正式跨過200億大關。而數字的繁榮背後,只要審查、分級、職業化等問題久拖不決,國內電影工業就難言真正成熟:空心化的繁榮里,唾沫和板磚才是主角,“大導”距離“大師”越來越遠,“一釐米”的距離始終都是咫尺天涯。  (原標題:從馮導罵人到張導道歉看電影人“職業化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b70sbwic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